
在解析大工原章的动画风格前,其师承脉络尤为关键 —— 日本早期动画人大石郁雄与芦田岩(又名芦田宏昌、铃木宏昌)的创作理念天猫配资端,深刻影响了他的艺术道路。
大石郁雄:日本第一代动画人的 “东海岸风格”
大石郁雄是日本动画的开拓者,1918 年起投身动画制作,仅晚于日本首部动画片一年。他成立大石光彩映画会社,为无声电影绘制标题卡片,同时制作短篇动画如《老鼠看家》(1931)、《动绘狐狸达引》(1933)等。
其风格深受美国东海岸 “橡皮管动画” 影响:
《老鼠看家》中,角色肢体夸张拉伸、扭曲,造型细长棱角化,接近 Paul Terry 作品风格,而非迪斯尼的圆润可爱; 《动绘狐狸达引》则借鉴 Fleischer 工作室风格,动作柔软流畅,保留橡皮管特征的同时加入弧线运动轨迹。与政冈宪三学习的西海岸迪斯尼风格不同,大石始终追随美国东海岸派,偏好卡通化表达。
芦田岩:传承与延续天猫配资端
芦田岩是大石郁雄门下最具影响力的弟子,独立后成立工作室,延续大石风格(肢体拉伸较节制,但仍保留无关节的柔软特征)。其工作室从 30 年代末活跃至 50 年代末,是少数横跨战前战后的动画团队。
展开剩余61%大工原章与古泽日出夫(日后东映动画核心成员)均出自其门下:
古泽日出夫以 “古沢秀夫” 之名参与 1940 年《金太郎体育日记》摄影; 大工原章在 1942 年《协力防空战》中担当作画。大石 - 芦田一脉的风格特质
这一流派源自美国纽约派(多为报纸连环漫画家出身),风格特点鲜明:
卡通化优先,不注重角色结构准确性,刻意 “玩弄” 身体结构制造笑点(如《金太郎体育日记》中老鼠头身分离、猴子尾巴可拆卸等); 动作幅度夸张,喜剧化表演突出,与迪斯尼、政冈宪三追求的写实自然风格截然相反,甚至牺牲角色设定的一致性以博观众一笑。战后传承:大工原章在东映的融合与发展
战后,大工原章、古泽日出夫与市野正二加入日动(后改组为东映):
市野正二因风格固化难以适应; 大工原章与古泽日出夫则逐渐适应日动的结构化造型,掌握身体结构的同时,保留了夸张演技的特点。例如:
1955 年《小虎的冒险》中,大工原章(首现 “作画监督” 头衔)使用带透视的纵深运动,成为其标志性手法; 1958 年《哈努曼的新冒险》中,夸张姿势融入华纳式 “轻重缓急” 时间感,延长关键姿势停留时间以强化效果。他们节制地使用 “身体构造玩弄” 手法(如角色受惊时头部短暂拉长),既符合东映的立体化造型,又留存大石 - 芦田一脉的影子。
尽管大石 - 芦田一脉战后影响力渐弱,但通过大工原章等人,其夸张喜剧基因融入东映动画。而以 “反迪斯尼、反政冈宪三” 为志向的大工原章,并未止步于此,更在《少年猿飞佐助》中探索属于日本的独特动画表演方式。
发布于:四川省大牛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